|
高仿字画馆 |
电话: |
传真: |
邮箱:
admin@126.com |
地址:
北京荣宝斋大厦 |
|
|
| |
张大千的乱世佳人们 |
发布时间:2014/4/11 | 浏览次数:376 次 |
在种种姻缘纷至沓来之前,张大千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。他的那个她,是青梅竹马,比他大三个月的表姐谢舜华。
痛失纯爱初恋落发为僧
张大千的母亲见两个娃娃这么投缘,就在他俩十岁时定了亲。定亲后,小姐姐对少年张大千更是体贴,这让情窦初开的他,更认定了这位未婚妻。18岁时,八弟张大千随二哥张善孖去日本学两年染织,说好了回国后就成亲。临走那天,未婚妻怀揣四个热乎的鸡蛋,躲在村外的林子里等着他,一直把他送到大路上才依依惜别。谁料这一别,竟成了诀别……1918年冬天,19岁花季的小姐姐患干血痨病逝。据说是她太思念未婚夫,终日郁郁,拖垮了身体。空悲切!旧式女人的痴情等待,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自我耗损。若她能有一些新女性的独立洒脱,一边等待一边好好保重自己,后来的故事是否会全部改写呢?
一心盼着早日回老家与之团聚的张大千,在日本惊闻噩耗,犹如五雷轰顶。痛彻心扉的大男孩不顾国内局势危急,立刻回来奔丧。无奈当时张勋复辟,内地一片混乱,他到上海后发现无法回到交通不便的四川内江。在张善孖的督促下,只好又回日本继续学业。
在这段还未真正成亲的初恋中,张大千把他整颗的赤子之心都放在里面了,这也是他唯一全心全意的恋爱,毫无保留。当爱情之梦猝然破灭后,没有女人再这样完整地拥有过张大千的一腔爱意。
1920年,仍然深陷情殇的张大千,终于回国。伊人已去,事业迷茫,不知何去何从的张大千遁入空门,在上海松江禅定寺出家了。“大千”正是出家时所赐的法号。三个月的禅修生活,让原本苦闷不堪的21岁青年好好清空自己,灵性大开,平静了许多,也看开了许多。但是他终究尘缘未了,在当了百天的和尚后,被二哥押回老家。
短暂的出家修行,让本来就很有慧根的张大千境界高阔不少,日后更多豁达与圆融,潇洒与豪迈,能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,佛语禅心伴终生。
不满包办婚姻纳妾生子
被“押”回老家后,张大千才知道家里人已经为他包办了另一门亲事,新娘是19岁的曾正蓉。张大千不喜欢这位矮矮胖胖的夫人,勉强成婚后不久,就去上海拜师了。温顺的曾正蓉就这样被搁在一边,日后尽职尽责料理家务、伺候公婆。可能是张大千一直冷落她,结婚十年之后,她才生下唯一的女儿。这种感情上被遗弃的心酸与苦痛,与谁能说?
婚后两年,张大千娶了含苞待放的黄凝素为妾。她漂亮、苗条,又精明能干,还略懂一点画事,甚得夫君欢心。张大千的许多仕女画,就是以这位小自己8岁的川妹子为模特。二太太不仅为夫君带来创作灵感,还为张家开枝散叶,一共生下8个子女。不断地生孩子,还要照顾这么多孩子,让黄凝素大多时间只能在家,不能陪伴四处闯荡游历的张大千。这为十多年后三太太的进门,埋下伏笔。而三太太的受宠,让性格要强、脾气火辣的黄凝素长年备受冷落与煎熬,终日以牌为友,以至于后来红杏出墙,1947年与张大千离婚。从15岁嫁入到40岁离开,这25年最风华正茂的时光,她全部献给了前夫张大千。
上海遇知音终生相顾惜
在娶妻之后,纳妾之前,张大千其实另有一段珍贵良缘。或许是太过珍贵,他把此段相知相惜的感情升华为饱含平等与尊重的知己关系。
1920年秋,张大千来到上海,拜师前清名士曾熙和李瑞清,学习书画。当时他借住在宁波巨富李薇庄的家宅中,与同岁的李家三小姐李秋君相识。清丽可爱的秋君自幼喜欢绘画,拜吴吉芬、李瑞清为师,专习仕女,天赋极高。两人彼此欣赏对方的才华,也倾慕对方的风雅。难得才貌双全的三小姐动了情,李家随后提出愿将秋君下嫁给大千。凭着男人的直觉,张大千跪下,诚惶诚恐地拒绝,坦言自己在家乡已娶妻室,哪能委屈一代才女秋君作妾!
秋君此后竟然终身未嫁,继续精进丹青,成为上海著名画家。但她仍然甘心侍奉大千,如贤妻一样无悔奉献。甚至在大千云游四方时,收徒弟的大事,都由秋君来定。徒弟们也敬她为“师娘”。张大千格外珍惜这位知己的厚爱,走到哪里都写信与之分享他的艺术见闻与感悟,无论是上黄山,去敦煌还是后半生客居海外。这些心里话,只与秋君说,连大千身边的妻妾都没这个福分。如此习惯一直持续了40年,直到秋君去世。抗战前,张大千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过继给已经三十多岁的秋君,怕她孤单。秋君则悉心照顾和培养,视作亲生。
这段柏拉图式的绝恋,不禁让人扼腕长叹,恨不逢时未嫁成!但转念想来,张大千这样“束之高阁”的处理,于他于她,恐怕都是最为明智。李秋君是张大千一生的挚爱,不是妻子,却胜过所有的妻妾。其她红颜,都是张大千生命中的过客,情爱来了,情爱去了,但是惺惺知己情才是张大千最大的牵挂。他曾在秋君晚年时,写信道:“一生曾蒙无数红颜厚爱,然与三妹相比,六宫粉黛无不黯然失色。”男女之爱,超然若此,已有永恒的况味。
北平艺人十年患难与共
大太太持家,二太太生娃,交游甚广、名声日隆的职业画家张大千,身边缺少一位可以带出去应酬的大方女眷。
1935年,他来到北平准备画展,花费巨资租下颐和园内的听鹂馆作为住处。这里曾是慈禧太后听戏的园子,风景怡人,让张大千的绘画从“师古人”渐入“师造化”的阶段。初春时节,张大千认识了16岁的北平艺人怀玉姑娘。吐蕊之年的怀玉,一双纤纤素手,让画家醉心不已。他在以她为模特的仕女画中题诗,把怀玉喻为格调高雅的雪里梅花。画里画外,两人情投意合,亲密无间,张大千欲纳之为妾。同住听鹂馆的二哥张善孖坚决反对,只因怀玉是艺人!且不论这个理由本身,二哥对于张大千来说,长兄如父,恩重如山。张大千的成长与习画;去日本留学;闯荡上海画坛;四处游历;来北京发展等,无论画技还是人脉,一路都是张善孖手把手教养与引荐。既然二哥不赞成,八弟只好浇灭这短暂的火花。还不谙世事的怀玉,为此很是伤心失落了一阵。殊不知,祸兮福之所倚,且看半年后嫁给大千的另一位北平艺人的命运,就明白了。
同年初秋,黄凝素在苏州待产,不安分的张大千又看上了唱京韵大鼓的艺人杨宛君。19岁的宛君秀丽聪慧,身材高挑,同样有一双凝脂玉手。这样的天生尤物,张大千情不自禁要俘获。他请于非闇做介绍人,与宛君姑娘相会,其才华与谈吐让宛君很是倾心。况且张大千当时已是知名画家,生活阔绰,虽然年龄比她大一倍,但是家境清贫的宛君还是乐意做她的三太太。
有勇有谋的宛君后来救过丈夫一命。当时张大千落入日本人手中,危急之时,只见一辆医院的救护车疾驶过来。宛君和医生朋友下车,镇定地骗过日本军官,称张大千患上传染性肝炎,急需回医院救治。日本人一听,吓得赶快让他们都上车,也顾不得多问了。这次救命之恩,让张大千十分佩服宛君的机智与胆识。
“七七事变”爆发后,两人从北平历经磨难逃到香港,再取道柳州、梧州、重庆,回到成都。张大千全家老小,自此隐居青城山上清宫数年。其间,三位夫人以姐妹相称,不得不佩服张大千对内管理的本领。
再后来,宛君跟随大千去了敦煌。那段极为艰难困苦的荒凉日子,吃的是大麦炒面,睡的是黄土窑洞,背后有多少宛君的艰辛付出?无论风光还是苦累,大千与宛君夫唱妇随的日子,大约持续了近十年,直到下一位少女走入张大千的心扉,就像当年宛君一样,势不可挡。
1949年,张大千携四太太离开大陆,留下了刚刚三十出头的年轻宛君,从此与丈夫天各一方。她没有子女,一个人熬过接连不断的政治斗争,生活之凄凉惨淡,不敢想象。即使如此,她仍苦等了张大千一辈子,直到年逾古稀,临终弥留之际还在呼唤:“大千,我能见到你吗?”这忠贞不渝的等待,欲说还休,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!
俏佳人作陪畅游四海
长江后浪推前浪。杨宛君的“后浪”,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徐雯波。这位比杨宛君小十几岁的少女,是张大千女儿张心瑞的同学。她平时喜爱画画,有一天得知心瑞的父亲就是张大千,于是很想来目睹一下这位画家。没想到,当时46岁的张大千见到这位16岁的盈盈佳丽,先被她的娴静优雅迷住了。
一位是正遭遇“中年危机”的大画家,才高八斗,但家事缠身(与黄凝素矛盾很大),日子过得郁郁烦心;一位是父母双亡、寄住在姑母家的文艺美少女,青春如初露,但内心很渴望父亲般的疼爱与导师式的指点。
于是张大千答应徐小姐可以经常来家看他作画,徐也欣然前往。两人秘恋之后,张大千又尽量抽空去她姑母家画画,博得姑母的认可。姑母虽然仰视张大千的才华,但坚决反对这门亲事。
毕竟徐雯波出身于书香门第,受到良好教育,父母都是大学毕业,不幸在瘟疫中早亡。这样亭亭玉立的女学生,怎能嫁给比她大三十岁的老男人做四姨太呢。但是小女子铁了心要嫁,并以怀孕为由,姑母只好同意。1947年,这对老夫少妻低调完婚,两年后离开大陆,后半生漂泊海外。张大千没有看错,徐雯波的确是一位内外兼修的全能妻子,而且在他晚年时寸步不离、精心照料。1983年,张大千在台北病逝。在这四房妻妾中最风光,陪伴大千时间最长的徐雯波,终究失去了挚爱的丈夫。晚年的她,拜马寿华为国画老师。在画案旁,她定是常常想起大千挥毫泼墨的身影吧?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