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由高仿字画馆www.gfmrzh.com发布! 2014,5,3来源:高仿字画馆www.gfmrzh.com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“书画印”三者的和谐统一,注重入古出新的朱天曙教授则是书法、绘画和篆刻“三位一体”艺术表现的执著践行者。
“近现代的大艺术家,吴昌硕、潘天寿、齐白石、黄宾虹等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书画印皆通,我们应该继承这样的优良传统。”朱天曙说。
经过多年的学习,朱天曙在书法、篆刻、绘画方面都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,并成为行内公认的新生代代表,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等报刊为他做专题介绍时,都十分重视他“文心诗性的融合,书画印章的贯通”。
曾有人如此评价朱天曙对于书印画的“一体化”传承:“盖君之游于翰墨也,始藉文史之学以立其基,继治金石之学以博其趣,终以兼容博取而致其成。读其画则时见书意,观其书则有金石气,玩其篆印乃觉书卷气流行于方寸间,诚可谓熔书画印于一炉者也。”
朱天曙的书画印融通的实践与理念,与中央美院王镛教授不谋而合。2013年,经王镛教授推荐,朱天曙受聘为中央美院外聘教授,成为全国受聘的两位专家之一。
作为大学教授,朱天曙说,当前艺术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分科太细,书法、绘画分科培养,这割裂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关联,而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成了手工好的“匠人”。
朱天曙主张创作者应该同时了解书法、绘画、篆刻以及文学、历史等学科,要保持一颗“文心”,而中国的书画印文化传统,就是“文心”的一种体现,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。
叁
谈书法
“书法是中国艺术核心的核心”
作为全国最年轻的书法教授之一,朱天曙认为,在他的书印画三位一体的艺术世界中,书法占据着核心地位,用他的话说是“以书入画,以书入印。”
2006年朱天曙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毕业,获美术学博士,曾短暂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工作过。
“出版社工作很忙,我想如果我要做专门的创作与研究工作,还是在高校里面深造,但当时全国招艺术博士后的点很少,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清华大学取得联系,”朱天曙回忆说,当时清华大学有艺术学博士后点,但没有招过研究书法专业的博士后,“我说,没有的话我可以试一试,这样我以一个书法专业的身份来参加清华大学的博士后招聘答辩,并顺利通过考核。
对于当时进行书法研究的初衷,朱天曙说:“华裔法国艺术家、雕塑家熊秉明先生讲,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,有一定道理,但是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说法,书法不能承担起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样一个沉重的命题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