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高仿字画馆 |
电话: |
传真: |
邮箱:
admin@126.com |
地址:
北京荣宝斋大厦 |
|
|
| |
姚占芳和他的农村画院 |
发布时间:2014/6/11 | 浏览次数:461 次 |
拿到《范家坊工笔画院》这本画册后,看起来很彪悍的48岁画家姚占芳哭得一塌糊涂。画册是他这两年在家乡义务指导40多名学生创作工笔画的成果,同时也是4月3日至15日在河北美术馆举办的“一个村庄的艺术梦”的展览作品集。
画最熟悉的农村题材
范家坊工笔画院位于河北霸州牤牛河生态公园古益津关内。2012年春节,得知仿古建筑益津关要开工建设,姚占芳跟当时的霸州市委书记杨杰开始研究,能否将这城门楼利用起来,搞一个画院或者艺术馆,因为益津关所在的地方是已经被拆除的范家坊村所在地。
姚占芳从出生一直到38岁去辽河画院工作之前,都生活在范家坊。他不断跟人讲,“这是北宋杨六郎为击退辽兵大摆牤牛阵的古战场,范家坊就是士兵做饭的地方,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,这村庄在我这一辈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。”他称自己变成了孤魂野鬼,没着没落。
回想起在范家坊的生活,姚占芳就变得滔滔不绝,霸州口音混合着东北口音,时不时夹杂着粗话。14岁那年,因为一直喜欢画画,姚占芳拜从范家坊村走出去的工笔画家米春茂为干爹,每年到米春茂工作的沧州找他指点。
高中毕业后,姚占芳没有考上大学,专业课能过,但文化课不过,他心里暗暗发誓:别看我考不上学,我不能让人小瞧我。他在家务农,白天种地、养羊、卖菜、到工地打工,晚上画画到12点。村子里的麦子、玉米秸、牛羊、花草、木栅栏、老太太贴饼子,都入他的画中。“我就画最喜欢、最亲切、最熟悉的农村题材,因为我出生在这个环境,乡村的质朴感染了我一生。”
除了画身边熟悉的风物,姚占芳到处写生。他夏天骑着自行车去一百多里地之外的清西陵,画了十多天画。“拿了20多块钱,带了两个雨衣,晚上睡觉时一个铺在草垛上,一个盖在身上。”村里一位老人,问清楚他的状况后,便让他到家里来睡,两人聊到很晚。20多年后,姚占芳仍然记得这份感动,重回那个村中寻找当年帮助过自己的老人,老人已去世七八年了。“我非常怀念,我遇到的每个人,都无形当中给我许多爱。”
25岁那年,姚占芳经历了人生之中的重创,弟弟和母亲先后相隔一个月因车祸去世,养活一家老小落在他和父亲身上,家境窘迫,糊口艰难。“不管怎么着,该画画还是画画,笔耕不辍。”有人建议姚占芳画行画,一张可以卖25块钱。他拒绝了,“宁可饿死,也要坚持自己的创作。”
不走市场,姚占芳是通过参加展览、得奖而为绘画界所知。2001年,姚占芳的《乡音乡情》在中国美协举办的“新时代”中国画作品展中获银奖,得到一万块奖金,他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。2003年,在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,姚占芳获得金奖。去兰州领奖,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问他,你是做什么的,他说是在农村干活的。对方不信,他说他连买纸都困难。2004年,他被调入辽河画院工作,成为一名专职画家,并成为现代工笔画院教授、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。
写生、参展是画院成员的动力
2009年,范家坊被拆除。为了让范家坊这个名字留下来,圆自己一个家乡梦,姚占芳将画院定名为范家坊工笔画院。霸州市政府免费将益津关给他做场地,室内陈设、家具以及画院的运营费用由姚占芳出资。
自小与姚占芳认识的画家刘东彦开始为筹备画院忙前忙后,美术老师张丁丛也加入进来。两人给认识的画工笔画的同学、朋友打电话,告诉他们这里成立了工笔画院,有老师免费教。多数人都迟疑。2012年5月画院正式成立时,共有10名学生。
两个月后,廊坊市首届工笔画大展举办,范家坊画院的作品全部入选,刘东彦获得二等奖。一些人开始慕名加入画院,美术老师、职业画家、绘画爱好者、毫无绘画基础的人陆续来到这个团队。当时仅有10岁的王妍,因为看到姚占芳带着学生在牤牛河边写生,便开始跟着他们一块画画,成为画院中年龄最小的学生。
写生是姚占芳给他们上的重要的课程。姚占芳不再像当年自己骑着自行车去写生,而是带着自己的团队去,近的地方就在牤牛河边、霸州植物园、周围的农村等等,远的地方会到白洋淀、太行山。农村的林木花卉、鸟兽虫鱼都被他们呈现在画纸上。
今年37岁的刘东彦讲述了她跟着姚老师画画前后巨大的改变。“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画画,一直很喜欢,画了这么多年,什么都画,什么都画不好,就是不分好坏,眼界不高。姚老师带着我们去写生,牤牛河边有一片木棉花开了,大家都不会画,不知道如何穿插。姚老师说,你们画的像标本。他就自己画,我们在旁边看。现在我们能正确去分析构图、色调、表现手法,姚老师把我们带上了正轨。”
美术老师王月瑾从不会写生,只会教学生应试的素描、水粉等,到现在,已经能轻松自如地创作两米的大画。职业画家张冬娜画了多年的行画,都是临摹,如今也到这里来学习创作。画山水画的美术老师张恩元,来画院为的是和姚占芳交流,同时,他觉得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,在这个集体当中,彼此互相督促。而这让他的教学也发生了改变,他开始跟他的学生讲整个美术领域的现状和发展,以有助于学生将来的专业选择。
到北京看展、自己办院展、参加各种绘画大展是画院成员的活动内容。64岁的张汝清在老年大学学了几年工笔画,无意中看到范家坊画院的院展,便来这里学习。去年河北省举办首届美展,展览前的几个月是大家的准备期。非常爱画画的英语老师董艳梅为此每晚在画院画到11点,她的丈夫在一旁陪伴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的作品入选了,与她同时入选的画院成员还有5人,他们占据了廊坊地区所有入选作品的三分之一,刘东彦更是获得了此次美展的铜奖。
写生、参展等画院活动所需要的费用由成员共同承担。年轻的学员每人每年交1000元或者2000元的班费,姚占芳自己交一万元作为补充费用。出去写生时,刘东彦和张玲玲义务开自己的车,“带上水,带点烧饼,特别简单,花不了多少钱。”已经退休的张汝清要交班费,“姚老师不收,不要上岁数人的班费。”
画画的作用不能用金钱衡量
姚占芳总说,他该有的都有了,什么也不缺,就想做点有意义的事。“我深知画画的不容易,尤其是基层画画的。现在这帮学生,大多是三十多岁,上班就两千多块工资,买房子花好几十万元,还要还贷款。生活艰难,而他们又极想画画,非常勤奋,怎么解决,我就是义务教他们画画。”
除了年轻人和退休的老人,不断有小孩希望到这里来画画。“等我另外一个创作室弄好了,我招一帮孩子,让学生们去教小孩。现在办班的特别多,有的为了挣钱,路子都不正,太可怕了,这是画院的责任,从小到老都教,使之有延续性。对于年轻画家要好好敲打,用我走过的路程,教他们应该怎么走,趁着年轻,让他们多参加展览。上了岁数的人能画画就很好了,天天玩麻将也是过一天,他们的孙子看见爷爷奶奶画画,会考虑学习的重要性,感染力是不一样的,不能用金钱来衡量。”
因为益津关正好处于牤牛河沿岸的历史公园中,来这里散步、游览的人常常会走进画院。姚占芳说,“所有来画院的人都随意,夏天这里特别凉快,小孩子们在大案子上随意跑。我想带着我的团队,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最基层的观者——农民。艺术家都想往上走,想当大官,挣大钱。我是土生土长的范家坊的,快50岁了,不把自个后半生奉献给家乡,奉献给谁?没有豪言壮语,就是干实实在在的事,画实实在在的画,遇实实在在的人,打造一个平台,给他们一个好的学术氛围,带动这个地方的文化发展。”
吃饭的时候,姚占芳用手机上网,发现刘东彦的作品《梦在晨风中流动》入选了第四届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展,高兴得不得了。刘东彦也特别激动,感谢恩师栽培:“我们特别敬佩姚老师,因为他不管你是做什么,不管你是哪个层次的,都无私地教你。我们画院有一个家境不太好的画家,姚老师觉得他画画有天赋,马上给他拉过去一箱纸。只要你有才,他就帮助你。外地画家也有来找姚老师看画的,姚老师自己贴钱管吃管住。”
姚占芳有些不好意思了,“跟吹我自个儿似的。”他接着开始批评张丁丛。“绘画最关键的是有味道,你现在画得很拘谨,画得挺像,但要画得不像,太难了,这需要练习。就线描来说,谁都会勾,比的是对画的认识,我可以用三个形式,一个夸张的,一个稍微写实的,一个变形的,这三种形式游刃有余,就是从线描到创作的过程。别看刘东彦获奖了,她缺的课太多了。你们必须有大量的速写,对穿插了如指掌。”对于张丁丛而言,他的人生目标已经从做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,转为朝着艺术家的方向迈进。
姚占芳没喝酒,只喝了些茶,但脸上泛起红晕,似有些微醺,一晚上他重复了好几遍,“刘东彦,你怎么这么厉害。”或许,他是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|
|
|
|